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JAMA Network Open
2023 Sep 05
YujiUehara,TakafumiK...
Travel Time and Distance and Participation in Precision Oncology Trials at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Hospital.
JAMA Network Open
在精准医疗的时代,基因型匹配试验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试验需要由提供全基因组测序(CGP)检测的机构向进行这些试验的机构提供转诊,而参与试验所需的旅行负担相当可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旅行时间或距离是否与基因型匹配试验的参与有关。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旅行时间或距离是否与CGP检测后基因型匹配试验参与的差异有关。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纳入了被转诊至国立癌症中心医院参与基因型匹配试验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这些患者在CGP检测后经分子肿瘤委员会讨论。数据分析时间为2022年6月至10月。旅行时间和距离。主要和次要结局分别为基因型匹配试验登记和全癌症临床试验登记。在1127名患者(平均[范围]年龄62 [16-85]岁;女性584名[52%];全部为日本居民)中,127名(11%)和241名(21%)分别进行了基因型匹配试验和全癌症临床试验登记。总体的中位旅行距离(IQR)和时间分别为38(21-107)公里和55(35-110)分钟。在与23个协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后,旅行距离(≥ 100公里与<100公里)与基因型匹配试验参与的可能性无关(310名患者中的26名[8%]与807名患者中的101名[12%];比值比(OR)为0.64;95%CI为,0.40-1.02),然而,旅行时间120分钟或以上的患者与旅行时间低于120分钟的患者相比,基因型匹配试验参与的可能性显著降低(276名患者中的19名[7%]与851名患者中的108名[13%];OR为0.51;95%CI为,0.29-0.84)。随着旅行时间从40分钟以下(283名患者中的38名[13%])增加到40至120分钟(568名患者中的70名[12%])和120分钟以上(276名患者中的19名[7%]),基因型匹配试验参与的可能性降低(OR为0.74;95%CI为,0.48-1.17;OR为0.41;95%CI为,0.22-0.74)。旅行时间和距离与全癌症临床试验参与的可能性均无关联。在这个进行CGP检测的患者队列研究中,旅行时间的增加与基因型匹配试验参与的可能性降低相关。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干预措施,例如将临床试验的分散化以减轻旅行负担。
Visits: 33
Microbiology Spectrum
2023 Sep 15
AnkanChoudhury,Patri...
Control of Helicobacter pylori with engineered probiotics secreting selective guid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Microbiology Spectrum
幽门螺杆菌是78%的胃癌病例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胃微生物群中的一个细菌病原体,提供了预防癌症的机会。我们通过将幽门螺杆菌结合引导肽(MM1)与广谱抗菌肽融合来开发高度选择性的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剂。然后,通过改造普通乳制品益生菌乳酸乳杆菌来分泌这些有导向的抗菌肽(gAMPs)。在与幽门螺杆菌体外共培养时,与未引导的抗菌肽益生菌相比,有导向的gAMP益生菌对靶向的幽门螺杆菌没有毒性,而对两种经过测试的非靶向菌丧失>90%的毒性。为了测试与幽门螺杆菌的结合性,将MM1导引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与未引导的GFP相比,MM1-GFP的结合性得到了增强。相比之下,MM1-GFP与五种不同的非靶向菌相比,并没有增强的结合性。然后,这些高度选择性的gAMP益生菌通过口腔灌胃方式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中进行了测试。作为治疗方法,这些益生菌在5天内有效消除了幽门螺杆菌,并在预防性感染时保护了小鼠。正如预期的那样,与未引导的抗菌肽益生菌相比,有导向的gAMP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具有相同的毒性。然而,不论是选择性的gAMP益生菌还是非选择性的抗菌肽益生菌均导致胃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强烈恢复。消除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极端微生物菌群失调似乎是多样性恢复的主要因素。重要性:需要寻找对抗幽门螺杆菌和预防胃癌的替代方法。幽门螺杆菌在人类群体中的高流行率,抗生素引起的微生物菌群失调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要求寻找更可持续的方法。通过选择性地消除病原体并保留共生菌群,可以达到对幽门螺杆菌的控制,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健康结果。抗生素通常用于感染后的治疗,但更有针对性和较少扰乱的方法可以用作幽门螺杆菌的长期预防或延伸到其他胃肠道病原体。此外,有导向的抗菌肽(gAMP)技术的模块化特性允许用不同的引导剂替换不同的病原体,并使用gAMP组合以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发展。
Visits: 29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23
YuGuo,ShuWang,FengLi...
Identification of CHMP7 as a promising immunobiomarker for immun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nd impact on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引言:ESCRT是一个参与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器,如多泡体形成、细胞自噬和细胞膜修复。CHMP7是ESCRT-III的调节亚基,对ESCRT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探究了CHMP7在肿瘤中的作用。 方法:关于CHMP7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相对有限。本研究通过公共数据库和临床收集的结直肠癌组织样本,分析了多种肿瘤组织中CHMP7的差异表达。随后,解析了CHMP7的突变景观、甲基化水平以及其表达水平与基因组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免疫微环境是肿瘤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在线数据集和单细胞测序,分析了CHMP7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浸润免疫细胞类型的相关性。在临床治疗方面,评估了CHMP7表达水平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影响,以及与CHMP7相关的小分子药物的评价。 结果:CHMP7对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在肿瘤免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CHMP7的降低可能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观察到CHMP7与TME免疫细胞浸润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参与了抑制性TME的形成并促进肿瘤进展。多种化疗药物的非应答组中CHMP7的表达水平显著较低。CHMP7有潜在作为预测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的新生物标志物。 结论:作为一个感兴趣的基因,CHMP7有望为进一步治疗肿瘤患者提供新的和有前景的靶点。 版权所有 © 2023 Guo, Wang, Liang和Wang。
Visits: 30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23
AbhayrajSJoshi,Mukil...
3D printed inserts for reproducible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cell migration.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细胞迁移是一种在正常生理过程以及癌症等疾病中发生的基本且复杂的现象。因此,理解细胞迁移在发育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学领域非常重要。细胞迁移发生在三个维度(3D)中,并涉及迁移细胞、邻近细胞、细胞外基质和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理解这一现象,目前大部分可用的技术仍依赖于二维(2D)细胞迁移实验,也被称为划痕实验或创伤愈合实验。这些方法在创建无细胞区域(划痕或伤口)方面存在有限的可重复性。对细胞的机械/热应力是这些方法适用性的另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插入物的替代方法,用于在24孔板中定量细胞迁移。通过高通量实验验证了这些插入物,用于跟踪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系)在标准细胞迁移促进剂和抑制剂存在下的迁移情况。我们还开发了一个相应的图像分析流程,证明了我们的方法在可重复性和简易性等方面胜过了最先进的细胞迁移评估方法。版权所有 © 2023 Joshi, Madhusudanan and Mijakovic.
Visits: 29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23
VigneshSrinivasan,Mu...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ML1 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 cells are inhibited by IU1 targeting USP14: role of proteasome and autophagy flux.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USP14是一种去泛素化酶,通过与蛋白酶体相互作用和去除靶蛋白的多泛素链而参与蛋白质降解。USP14可以影响细胞存活、DNA修复、内质网应激、内吞作用和炎症反应等细胞过程。USP14还在肿瘤生长中发挥作用,化合物IU1等抑制USP14可能影响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IU1在ML1滤泡性甲状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将其与对照的原代甲状腺细胞进行了比较。IU1的处理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减少了ML1细胞的增殖,而且比对照细胞更为显著。IU1降低了ML1细胞的基础性迁移,并在刺激细胞使用生物活性化合物鞘氨醇1-磷酸酯后更为显著。与对照甲状腺细胞相比,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3在ML1细胞中增加,但这不受IU1的影响。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IU1增强了ML1细胞中的蛋白酶体活性以及LC3B依赖的自噬通量,而对对照甲状腺细胞产生了相反的效应。这表明IU1引发了与细胞类型相关的自噬反应,在ML1癌细胞中增加了自噬。IU1介导的自噬和蛋白酶体的刺激很可能有助于ML1细胞中观察到的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减少。在ML1甲状腺和其他癌细胞中,IU1影响的精确一套蛋白质应进一步研究。版权所有 © 2023 Srinivasan, Asghar, Zafar, Törnquist and Lindholm.
Visits: 39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23
AmberJKiliti,GhadaMS...
AIB1/SRC-3/NCOA3 function in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positive breast cancer.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雌激素受体α(ERα)是一种类固醇受体,在大多数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关键作用。ERα通过招募关键的共调节因子调控基因转录,其中包括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AIB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AIB1本身是一个致癌基因,在一些乳腺癌中过度表达,并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进展和内分泌治疗抵抗。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AIB1在ERα依赖和ERα非依赖作用中的正常和病理功能,以及其基因组保守性和蛋白质进化。我们还概述了以AIB1为靶点治疗乳腺癌的努力。版权所有 © 2023 Kiliti, Sharif, Martin, Wellstein and Riegel.
Visits: 31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23
LaurentVroonen,Alber...
The clinical and therapeutic profiles of prolactinomas associated with germline pathogenic variants in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AIP) gene.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催乳素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垂体腺瘤类型。像卡伯吉林这样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通常能够为大多数患者提供症状控制、使催乳素水平正常化并减小肿瘤大小。DA耐药型催乳素瘤相对较少见,可能与MEN1等一些遗传原因和AIP基因(AIPvar)的致病性生殖细胞突变有关。我们将AIPvar相关性催乳素瘤(n = 13)与未选择住院治疗的催乳素瘤(“未选择”,n = 41)和无遗传因素相关、DA耐药的催乳素瘤(DA耐药,n = 39)的临床、放射学和治疗特征进行了比较。与未选择或DA耐药的催乳素瘤相比,AIPvar相关性催乳素瘤的发病年龄显著较小(p <0.01)。在AIPvar中,男性的比例较高(75.0%),而在DA耐药和未选择的催乳素瘤中,男性的比例较低(分别为49.7%和9.8%;p <0.001)。与其他组相比,AIPvar催乳素瘤的肿瘤侵袭更为频繁(p <0.001)且呈现出更大的肿瘤直径趋势。与AIPvar组相比,DA耐药组在诊断时的催乳素水平显著较高(p <0.001)。AIPvar和DA耐药组的最大DA剂量显著高于未选择组。AIPvar组中DA诱导的巨腺瘤缩小(>50%)发生率为58.3%,而DA耐药组为4.2%(p <0.01)。相较于未选择组(19.5%:p <0.01),AIPvar和DA耐药组的手术频率更高(分别为43.8%和61.5%)。放射治疗仅在AIPvar(18.8%)和DA耐药(25.6%)组中应用。 AIPvar在催乳素瘤中表现出侵袭性的表型,且在较小的年龄就出现侵袭性肿瘤。这些特征有助于将罕见的AIPvar相关催乳素瘤与DA耐药和无遗传因素相关的肿瘤区分开来。 Copyright © 2023 Vroonen, Beckers, Camby, Cuny, Beckers, Jaffrain-Rea, Cogne, Naves, Ferriere, Romanet, Elenkova, Karhu, Brue, Barlier, Pétrossians and Daly.
Visits: 35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23
WenwenYang,YanjiangY...
Obesity and risk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目前尚无全面的Mendelian随机化研究集中在肥胖如何影响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对来自英国生物库的BMI和腰围数据以及来自FinnGen生物库的35种呼吸系统疾病进行Mendelian随机化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辅以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方法。利用MR-PRESSO方法检测水平的多效性和潜在的异常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增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BMI:OR=1.131,p<0.0001;WC:OR=1.097,p=0.00406),急性鼻窦炎(BMI:OR=1.161,p=0.000262;WC:OR=1.209,p=0.000263),急性咽炎(WC:OR=1.238,p=0.0258),急性喉咽炎和气管炎(BMI:OR=1.202,p=0.0288;WC:OR=1.381,p=0.00192),各类流感(BMI:OR=1.243,p=0.000235;WC:OR=1.206,p=0.0119),病毒性肺炎(WC:OR=1.446,p=0.000870),所有肺炎(BMI:OR=1.174,p<0.0001;WC:OR=1.272,p<0.0001),细菌性肺炎(BMI:OR=1.183,p=0.000290;WC:OR=1.274,p<0.0001),急性支气管炎(BMI:OR=1.252,p<0.0001;WC:OR=1.237,p=0.000268),急性不明确的下呼吸道感染(BMI:OR=1.303,p=0.000403),慢性扁桃体和腺样体疾病(BMI:OR=1.236,p<0.0001;WC:OR=1.178,p=0.000157),慢性喉气管炎和喉炎(WC:OR=1.300,p=0.00785),慢性阻塞性肺病(BMI:OR=1.429,p<0.0001;WC:OR=1.591,p<0.0001),哮喘(BMI:OR=1.358,p<0.0001;WC:OR=1.515,p<0.0001),下呼吸道的坏死性和化脓性疾病(WC:OR=1.405,p=0.0427),胸腔积液(BMI:OR=1.277,p=0.00225;WC:OR=1.561,p<0.0001),胸膜斑(BMI:OR=1.245,p=0.0312),呼吸系统其他疾病(BMI:OR=1.448,p<0.0001;WC:OR=1.590,p<0.0001)和非小细胞肺癌(BMI:OR=1.262,p=0.00576;WC:OR=1.398,p=0.00181)。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肥胖降低了支气管扩张的风险(BMI:OR=0.705;p=0.00200)。 本研究揭示了肥胖增加了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包括35种呼吸系统疾病中的20种),并降低了支气管扩张的风险。 版权所有 © 2023 杨, 杨, 郭, 郭, 马和韩。
Visits: 29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3
JiaMai,LimeiWu,LingY...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argeting folate receptor α for ovarian cancer.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上皮性卵巢癌(EOC)是最致命的妇科癌症,因其治疗选择有限而带来重大临床挑战。叶酸受体α(FRα),由FOLR1基因编码,因其在EOC细胞中的广泛和高表达而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近期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已经探索了几种模式,如抗体药物结合物(ADC),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和叶酸药物结合物来利用FRα治疗EOC。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FRα的功能以及各种基于FRα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我们还重点介绍了第一个通过FDA批准用于治疗白金耐药性卵巢癌的FRα靶向ADC莫维西单抗索拉唑宾(MIRV)或埃拉赫(ImmunoGen)。我们还讨论了与MIRV治疗相关的眼部不良事件的潜在机制和管理方法。版权所有©2023年 脉、吴、杨、孙、刘、尹、蒋、李和李。
Visits: 29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3
TingtingZhang,Xianxi...
Dendritic cell-based vaccine prepared with recombinant Lactococcus lactis enhances antigen cross-presentation and antitumor efficacy through ROS production.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本研究考察了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简称L.L)作为载体的安全性,以及其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简称DC)激活的免疫调节效应和机制。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了以OVA重组L.L制备的DC疫苗在免疫应答和抗原交叉呈递机制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L.L促进了DC的成熟,该过程部分依赖于TLR2下游的MAPK和NF-κB信号通路。L.L通过内吞作用被DC摄取,且不与溶酶体共定位。OVA重组L.L通过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简称ROS)和依赖蛋白酶进行的方式,增强了DC的抗原交叉呈递能力。在小鼠实验中,L.L增加了DC向引流淋巴结的迁移,OVA重组L.L制备的DC疫苗引起了强烈的抗原特异性Th1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简称CTL)反应,显著抑制了B16-OVA肿瘤的生长。研究表明,以重组L.L为抗原输送系统制备的DC疫苗能够增强抗原交叉呈递和抗肿瘤效应。 版权所有 © 2023 张某某,魏某某,李某某,黄某某,吴某某,蔡某某,艾某某,李某某。
Visits: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