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肿瘤
肾上腺皮质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乳腺浸润癌
宫颈鳞癌和腺癌
胆管癌
结肠癌
结直肠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食管癌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
头颈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细胞癌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脑低级别胶质瘤
肝癌
肺腺癌
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
间皮瘤
卵巢癌
胰腺癌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前列腺癌
直肠癌
肉瘤
皮肤黑色素瘤
胃癌
睾丸癌
甲状腺癌
胸腺瘤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癌肉瘤
眼部黑色素瘤
其他
肿瘤类器官
肾上腺皮质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乳腺浸润癌
宫颈鳞癌和腺癌
胆管癌
结肠癌
结直肠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食管癌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
头颈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细胞癌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脑低级别胶质瘤
肝癌
肺腺癌
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
间皮瘤
卵巢癌
胰腺癌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前列腺癌
直肠癌
肉瘤
皮肤黑色素瘤
胃癌
睾丸癌
甲状腺癌
胸腺瘤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癌肉瘤
眼部黑色素瘤
其他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2023 Aug 22

XinyiLiu,ChunxiuXiao...
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like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as an emerging platform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纳米技术提供了在精准肿瘤学的新时代中革命化癌症治疗的可能性。近年来,类似生物仿生纳米颗粒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靶向肿瘤药物传递平台。与传统合成载体相比,EVs样生物仿生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更长的循环时间和更好的靶向能力等优点。对于EVs样生物仿生纳米颗粒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正在从体外实验快速进展到体内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在这里,我们描述了进一步改进EVs样生物仿生纳米颗粒作为有效抗癌药物载体的工程策略,包括原始细胞的基因操作、与合成纳米材料的融合以及EVs的直接修饰。这些工程方法可以提高EVs样生物仿生纳米颗粒的抗癌性能,特别是在肿瘤靶向效果、隐形性能、药物负载能力和与其他治疗模式的整合方面。最后,讨论了作为下一代抗癌药物传递平台的工程化EVs样生物仿生纳米颗粒目前面临的障碍和未来前景。©2023年 BioMed Central有限公司,Springer Nature旗下的一部分。
Visits: 14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23

AGrossi,MRusmini,RCu...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in ROHHAD trios proved inconclusive: what's beyond?
Frontiers in Genetics
ROHHAD(Rapid-onset Obesity with Hypothalamic dysfunction, Hypoventilation and Autonomic Dysregulation)是一种罕见的、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表现知识匮乏,也缺乏任何确诊试验,因此诊断困难。ROHHAD患儿通常表现为急速增重,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低通气、自主功能异常(包括肠动力障碍)以及神经嵴原性肿瘤。尽管ROHHAD没有遗传证据,但近年来已进行了多项研究,探索了可能的遗传起源,但结果并不成功。为了扩大对可能的遗传风险因素的搜寻范围,我们尝试分析在意大利Genoa的Gaslini儿童医院招募的两个三联体(患者和其父母)的非编码变异。这两个患者均为女性,表现出典型的ROHHAD病史。我们搜索了两个患者之间共享的基因变异(单核苷酸变异、短插入/缺失、剪接变异或串联扩展的同型多聚轨迹)或改变的基因组区域(拷贝数变异或结构变异)。目前,我们尚未发现任何与ROHHAD临床表型一致且涉及到两个三联体共享的基因、区域或通路的潜在致病性变化。为了最终排除遗传病因,应该应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如长读测序、光学映射),并探索与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其他通路,不仅利用基因组学,还应利用不同的"组学"数据集。版权所有©2023 Grossi, Rusmini, Cusano, Massidda, Santamaria, Napoli, Angelelli, Fava, Uva, Ceccherini和Maghnie。
Visits: 14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SarahSchober,Jennife...
Th1 cytokines in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免疫环境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重点关注Th1细胞因子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影响。分析ALL细胞系和患者衍生异种移植模型(PDX)对Th1细胞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FN-γ(干扰素γ)的反应,并与相应的细胞因子受体和细胞内信号分子进行相关性分析。ALL细胞系和ALL PDX在与TNF-α和IFN-γ孵育后表现出极大的细胞死亡异质性。一些样本显示出双因子剂量依赖性和加性诱导细胞死亡的效应;而其他样本则没有任何反应,甚至显示出增强的存活能力。凋亡是Th1细胞因子在ALL细胞中主要引起的细胞死亡方式。在所有分析的白血病细胞中,IFN-γ受体(IFNGR)的表达高于两种TNF受体,导致与TNF信号通路相比,STA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的磷酸化水平较高的NF-κB(核因子kappa-B的轻链增强因子)磷酸化水平。STAT1的激活与Th1细胞因子刺激后细胞死亡的数量相关。TNF-α和IFN-γ在ALL细胞系和ALL PDX中引起异质反应,但能够在大多数ALL爆发细胞中通过凋亡诱导细胞死亡。IFNGR的高表达和随之发生的STAT1的激活与细胞死亡的相关性表明IFN-γ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 2023. 作者(们)。
Visits: 9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YusukeSeyama,Kazuhir...
Identification of a gene set that maintains tumorigenicity of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Li-7.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在癌症研究中,识别和发展导致肿瘤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的癌症干细胞治疗靶点的重要目标。肝细胞癌细胞系Li-7含有功能不同的细胞类型。具有肿瘤形成活性的细胞在癌症干细胞样CD13+CD166-细胞中富集,而在常规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中,这个细胞群逐渐减少。当Li-7细胞在mTeSR1培养基中培养时,CD13+CD166-细胞及其肿瘤形成能力得以维持。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鉴定该亚群体肿瘤形成能力的机制。我们比较了CD13+CD166-细胞与其他细胞亚群体的基因表达谱,并鉴定出CD13+CD166-细胞中过表达的九个基因(ENPP2, SCGN, FGFR4, MCOLN3, KCNJ16, SMIM22, SMIM24, SERPINH1, and TMPRSS2)。在从mTeSR1转移到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后,这九个基因在Li-7细胞中的表达减少,同时失去了肿瘤形成能力。相反,当这些基因在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强制表达的Li-7细胞培养中,Li-7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得以维持。使用毛细管电泳质谱分析的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丙氨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酸代谢"和"精氨酸合成"两个代谢途径在癌症干细胞样细胞中被激活。本文的分析展示了治疗肝细胞癌癌症干细胞的潜在治疗靶点基因和代谢物。©2023. 作者。
Visits: 11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HaoWang,RuixueHuo,Ke...
Perineural inva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relevance.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近年来,神经系统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神经与癌细胞之间的双向通讯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肿瘤细胞侵袭神经鞘和/或环绕神经周长的33%以上时,就会发生神经周围侵袭(PNI)。PNI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并与肿瘤侵袭、转移、癌相关疼痛和不利临床结局有关。结肠和直肠是高度神经化的器官,积累的研究支持PNI作为结直肠癌(CRC)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因此,有必要探究神经在CRC中的作用,了解PNI的机制,以阻碍肿瘤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本综述阐述了PNI的临床意义,总结了其潜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介绍了适用于研究PNI的各种实验模型,并讨论了针对该现象的治疗潜力。通过深入研究神经与肿瘤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我们希望本综述可以为CRC治疗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见解。© 2023. 作者。
Visits: 14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AoTian,TingyuWu,Yans...
Triggering pyroptosis enhances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PARP inhibitor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PARP抑制剂为携带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的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的治疗方法带来了革命。然而,PARP抑制剂在DNA损伤修复途径之外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明,寻找在PCa中对PARP抑制剂有良好反应的新的预测性靶点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通过西方印迹法测定了PCa细胞系和人类PCa样本中GSDME的表达情况。采用靶向亚硫酸盐测序、基因富集分析(GSEA)、克隆形成、稳定转染细胞系的构建、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西方印迹法以及皮下异种移植的小鼠模型等方法来研究GSDME在PCa中的作用。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确定olaparib和decitabine的联合治疗效果。我们发现PCa中GSDME的表达较低。有趣的是,我们证明了在经olaparib处理的细胞中,GSDME活性被强烈诱导,并且GSDME启动子的高甲基化抑制了其在PCa细胞中的活性。有趣的是,遗传上过表达GSDME并不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是使其对olaparib具有敏感性。此外,olaparib和decitabine的药理治疗联合诱导GSDME的表达和通过caspase-3激活产生裂解产物,从而促进细胞噬菌体形成并增强抗肿瘤反应,最终导致肿瘤缓解。我们的研究结果突出了一种在HRR缺陷肿瘤之外增强olaparib长期反应的新的治疗策略,强调了GSDME在调节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2023.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Visits: 12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SitingCao,YaliYin,Hu...
CircGLIS3 inhibits thyroid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through miR-146b-3p/AIF1L axi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研究表明,循环RNA参与了人类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循环RNA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贡献尚不清楚。通过RNA测序检测和qRT-PCR验证了甲状腺癌中循环RNA-miRNA-mRNA的表达谱。通过RNase R和actinomycin实验、亚细胞分离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验证了circGLIS3的特性。通过创伤愈合、Transwell、3D培养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了circGLIS3和AIF1L的功能。使用RNA免疫沉淀(RIP)、RNA拉降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circGLIS3及其下游miRNA的靶基因。通过转染miRNA模拟物或靶基因的siRNA进行功能修复实验。最后,使用转移性小鼠模型研究了circGLIS3在 vivo 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RNA测序发现了一种新的循环RNA(has_circ_0007368,命名为circGLIS3)。circGLIS3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下调,并且与甲状腺癌的恶性临床特征呈负相关。功能研究发现,circGLIS3能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相关。在机制上,circGLIS3通过作为miR-146b-3p海绵上调AIF1L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甲状腺癌的进展。我们的研究确定了circGLIS3作为甲状腺癌的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因子,表明circGLIS3有望作为甲状腺癌的一种有前景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 2023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Visits: 12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DanqingLi,FanDu,Huir...
CircHSPB6 Promote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M2 Polarization and Infiltration to Accelerate Cell Malignant Properties in Lung Adenocarcinoma by CCL2.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本研究重点研究了循环RNA(circRNAs)在肺腺癌(LUAD)发生中的功能和机制。通过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了基因和蛋白质水平。采用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集落形成、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试验进行了体外试验。采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进行了体内实验。通过RIP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确认了let-7a-2-3p和circHSPB6或CCL2之间的结合。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M2极化。LUAD组织和细胞表现出较高的circHSPB6表达,circHSPB6的沉默抑制了LUAD细胞在体外的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在体内抑制了肿瘤生长。在机制上,circHSPB6/let-7a-2-3p/CCL2形成一个反馈回路。circHSPB6可以通过吸引let-7a-2-3p来调控CCL2的表达。进一步的救助试验表明,circHSPB6沉默对LUAD细胞的影响可以通过抑制let-7a-2-3p或过表达CCL2来逆转。此外,circHSPB6通过CCL2促进了TAMs的M2极化和浸润。功能上,circHSPB6对A549和H1299细胞的沉默抑制了TAM M2极化,从而抑制了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展,而这些效应又被CCL2的上调逆转。circHSPB6通过let-7a-2-3p/CCL2轴诱导TAM M2极化,从而促进LUAD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展。© 2023年,作者(们)在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独家许可下,Springer Nature的一部分。
Visits: 10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SehamSAlterary,Gamal...
Charge Transfer Copper Chelating Complex and Biogenically Synthesized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 Using Salvia officinalis Laves Extract in Comparative Spectrofluorimetric Estimation of Anticancer Dabrafenib.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癌症是一类广泛的疾病,当异常细胞无限制地生长,侵袭周围组织和/或扩散到其他器官时,可以影响身体的几乎所有器官或组织。Dabrafenib适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年患者。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两种新开发的用于检测抗癌药物Dabrafenib(DRF)在其真实和药品产品中的发荧光探针,使用从鼠尾草叶提取物中生态合成的氧化铜纳米颗粒(CuONPs)和铜螯合物。第一个系统基于CuONPs的特殊光学性质对发光检测的增强作用,而第二个系统则通过形成铜电荷转移复合物起作用。进行了各种光谱和显微研究来确认环境合成的CuONPs。这两个系统的荧光检测分别在λex 350和λem 432 nm处进行测量。结果显示DRF-CuONPs-SDS和DRF-Cu-SDS络合物的线性浓度范围分别确定为1.0-500 ng mL- 1和1.0-200 ng mL- 1。回归方程为FI = 1.8088x + 21.418(r = 0.9997)和FI = 2.7536x + 163.37(r = 0.9989)。前述荧光系统的较低检测和定量限为0.4和0.8 ng mL- 1和1.0 ng mL- 1。结果还显示,使用DRF-CuONPs-SDS和DRF-Cu(NO3)2-SDS系统进行的逐日DRF测定的百分比分别为0.17%和0.54%。然而,上述系统的日间间测结果为0.27%和0.65%。前述两个系统在DRF研究中被有效地使用,百分比回收率分别为99.66±0.42%和99.42±0.56%。在制药配方中使用的饱和脂肪酸镁、二氧化钛、红铁氧化物和二氧化硅以及各种常见阳离子、氨基酸和糖对化合物的检测没有影响。© 2023. The Author(s), under exclusive licence to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LLC,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Visits: 14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23 Aug 23

Wei-ShengLin,Wan-Che...
Regulation of Xenobiotic-Metabolizing Enzymes by 5-Demethylnobiletin and Nobiletin to Mitigate Benzo[a]pyrene-Induced DNA Damage In Vitro and In Vivo.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苯并(a)芘(B[a]P)是一种致基因突变的多环芳烃,通过细胞色素P450家族1酶(CYP 1s)代谢,可以与DNA结合形成DNA加合物,导致DNA损伤并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以前的研究表明,多甲氧基黄酮通过调节CYP 1s,尤其是柚皮甙(NBT)和5-去甲基柚皮甙(5-DMNB),具有较高的抗癌效果潜力。然而,NBT和5-DMNB对B[a]P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NBT和5-DMNB对B[a]P诱导的体外和体内DNA损伤的影响。在NCM460细胞中,5-DMNB和NBT通过调节芳香烃受体(AhR)/CYP 1s信号通路,似乎减少了B[a]P的代谢转化。这一过程通过减少DNA损伤和抑制B[a]P二氧化环氧-DNA加合物的形成,保护了NCM460细胞免受B[a]P的细胞毒性作用。在BALB/c小鼠中,5-DMNB和NBT也保护免受B[a]P诱导的DNA损伤。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5-DMNB和NBT通过调节生物转化减轻了B[a]P诱导的DNA损伤,突显了它们对B[a]P诱导的癌变的化学预防潜力。因此,5-DMNB和NBT是未来结直肠癌化学预防的有希望的药物。
Visits: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