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Articles below are published ahead of final publication in an issue. Please cite articles in the following format: authors, (year), title, journal, DOI.
查看全部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3 Aug 03
IbrahimMalami,Alhass...
Cytotoxic flavokawain B inhibits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UCK2 modulation of the STAT3/Hif-1α/VEGF signalling pathwa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肝细胞癌(HCC)由于早期复发和其转移特征而与高死亡率相关。到目前为止,对转移性HCC的有效治疗选项仍是患者治疗的一个主要挑战。黄连素B(FKB)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香豆素分子,能够为这种威胁生命的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本研究调查了FKB对转移性HCC生长和发展的抗转移效果。本研究使用了HepG2细胞,并进行了中性红染色法来确定FKB的IC50值。细胞划痕和排斥区实验被用来评估细胞迁移和侵袭的速率。使用RT-qPCR测定了UCK2、STAT3、VEGF和HIF-1α基因的相对mRNA水平。FKB在72小时孵育后以28µM的IC50值抑制了HepG2细胞的增殖。其细胞毒性效应通过相差相衬显微镜证实能够通过凋亡诱导。相比未处理的细胞,FKB在7、14和28µM浓度下显著抑制了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迁移的抑制随着生物活性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经过72小时FKB处理后,UCK2基因及其下游基因STAT3、VEGF和HIF-1α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我们的数据表明,FKB通过调节STAT3/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了HepG2的增殖并进一步抑制了其转移。FKB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和可行的抗HCC策略。版权所有©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如有任何问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pub@benthamscience.net。
Visits: 11
ORAL DISEASES
2023 Aug 03
YingzhiGu,YuxingBai
LncRNA MALAT1 promotes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the miR-93-5p/SMAD5 axis.
ORAL DISEASES
促进牙周韧带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是再生牙周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确定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是否在体外促进人类PDLSCs的成骨分化。人类PDLSCs从人牙周韧带中提取,经骨形成培养基诱导成骨分化后,转染siRNA-MALAT1、miR-93-5p模拟物和miR-93-5p抑制剂。通过RT-qPCR和西方博莱特检测骨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活性检测酶活,通过茜素红S染色评估矿化结节的形成。以RNA免疫共沉淀(RIP)和荧光酶报告基因分析(Luciferase assays)评估MALAT1、miR-93-5p和SMAD5之间的结合。PDLSCs成骨分化后,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性RNA1(MALAT1)的表达上调,而miR-93-5p的表达下调。MALAT1的敲低抑制了PDLSCs的成骨分化,MALAT1的表达与miR-93-5p的表达呈负相关。miR-93-5p通过与SMAD5特异性结合抑制了人类PDLSCs的成骨分化。MALAT1通过调节miR-93-5p / SMAD5通路调控人类PDLSC分化。© 2023 Wiley Periodicals LLC.
Visits: 10
MYCOSES
2023 Aug 03
EtienneCanouï,Geoffr...
Analysis of 15 cases from a monocentric cohort of 307 liver abscesses.
MYCOSES
在血液病患者的背景下,Candida sp. 很少从化脓性肝脓肿(PLA)中检出。我们的目的是评估Candida化脓性肝脓肿(C-PLA)的发生风险因素、临床、微生物学特征、治疗及结果。我们对C-PLA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我们单中心肝脓肿数据库中仅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肝脓肿(B-PLA)进行了比较。不良进展被定义为初次治疗失败(PTF)发生,初始治愈后复发,或在诊断后3个月内死亡。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共纳入了15例C-PLA和292例B-PLA。所有C-PLA均为胆道起源且多菌感染。所有C-PLA患者至少有一种易感于Candida感染的合并症,并且有7例(53.3%)出现了需要住进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抗真菌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2天[24-55]。在多因素分析中,与B-PLA相比,恶性肿瘤病史(OR 4.16; 95%CI 1.15-18.72)或肝脓肿病史(OR 7.39; 95%CI 2.10-26.62)以及严重脓毒症(OR 3.52; 95%CI 1.07-11.90)与C-PLA的发生率独立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C-PLA与复发风险较高相关(HR 3.08; 95%CI 1.38-11.22)。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Candida肝脓肿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疾病。高复发率应引起进一步讨论更加强化的治疗方案。© 2023 Wiley-VCH GmbH.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Visits: 12
Molecular Oncology
2023 Aug 03
RuiMGildaCosta,Chris...
Pharmacological NF-κB inhibition decreases cisplatin chemoresistance i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nd reduces cisplatin-induced toxicities.
Molecular Oncology
大多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无法通过铂类化疗获得治愈。核因子kappaB轻链激活增强子(NF-κB)的上调是化疗耐药的主要机制,这表明其药理抑制可能增加铂类药物的疗效。本研究调查了两个患者队列中的NF-κB信号传导。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相关分析了NF-κB信号传导与患者生存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测试了顺铂加NF-κB抑制剂二甲基氨基巴瑟诺利德(DMAPT)与顺铂或DMAPT单独的疗效。使用异种移植和免疫能力完好的MIBC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研究。原有未接受铂类药物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表现为持续性NF-κB信号传导,并且与TCGA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下降相关。化疗上调了NF-κB信号传导和与耐药有关的基因,包括SPHK1、PLAUR和SERPINE1。在小鼠实验中,DMAPT显著提高了两个模型中顺铂的疗效。与单独使用顺铂相比,该组合能保护体重、肾功能和形态,减轻肌肉疲劳和IL-6血清水平,并且未加重免疫血液毒性。该资料为将NF-κB抑制与基于铂类药物的化疗相结合,并在MIBC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本文受版权保护,版权所有。
Visits: 11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23 Aug 03
SarahCappuyns,Virgin...
Critical 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on Systemic Therapies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eview.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剂的联合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格局。然而,由于新研究以及达到预设主要终点的速度非常快,缺乏对一线治疗进行强有力的交叉试验比较,并且临床指南存在分歧,因此目前不存在清晰的治疗流程和疗法顺序。本文对美国和欧洲主要科学学会对晚期HCC管理的推荐进行了批判性分析,采用综合方法提供了关于这些治疗的临床益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和安全性的信息,使用了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临床益处程度评分(MCBS)和特别设计的网络荟萃分析。在指南中存在主要的一致性,即阿替伊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推荐治疗的首选方案。在免疫治疗方案失败且对免疫治疗有禁忌症的患者,大多数指南都维持已建立的治疗层级结构,推荐利妥昔单抗或索拉非尼作为首选方案,其次是雷戈拉非尼、卡波替尼或拉铿玛珠单抗。迄今为止,第一线基于免疫的替妥珠单抗加杜伐雷单抗方案只在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指南和最新的全国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中被纳入,并且推荐给高危肠道出血的患者。总的来说,在一线治疗中,阿替伊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和硫替破单抗加IBI305(贝伐珠单抗类生物相似药)均获得了ESMO-MCBS的最高评分5分,表明具有显著的临床益处。在网络荟萃分析中,各种联合方案的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然而,新报道的卡姆雷珠单抗加利华替尼方案与阿替伊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相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对风险为1.59,95%置信区间为1.25-2.03,P <0.001)。本文综述发现,在一线治疗中,阿替伊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被认为是晚期HCC的主要标准治疗方法。从综合科学学会的指南对管理晚期HCC的建议以及交叉试验比较的新数据,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决策,并指导他们应对快速发展而复杂的治疗格局。
Visits: 9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23 Aug 03
JulienTaïeb,OlivierB...
Avelumab vs Standard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仅有1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缺失错配修复和/或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MSI)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一线治疗中具有优势。本研究旨在确定与标准二线化疗相比,阿维舒单抗(PD-L1抗体)是否能改善dMMR/MSI m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SAMCO-PRODIGE 54试验是一项国家级开放标签的2期随机临床试验,于2018年4月24日至2021年4月29日期间在法国的49个研究中心进行。将分析所有在接受标准一线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的dMMR/MSI mCRC患者。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标准二线治疗或每2周一次的阿维舒单抗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无法接受的毒性效应或患者拒绝为止。主要终点是以RECIST(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版本1.1进行评估的PFS,由调查人员在接受至少1剂治疗的mCRC和确认的dMMR和MSI状态的患者中评估(修改的意向治疗[mITT]人群)。共有122名患者纳入mITT人群。中位年龄为66岁(IQR,56-76岁),65名患者(53.3%)为女性,100名患者(82.0%)为右侧肿瘤,52名患者(42.6%)为BRAF V600E突变肿瘤。治疗组间患者和肿瘤特征没有差异。在任何组别中都没有发现新的安全问题,阿维舒单抗组的至少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较化疗组较少(20例[31.7%] vs 34例[53.1%]; P = .02)。经过中位33.3(95% CI, 28.3-34.8)个月的随访后,与化疗治疗组相比,阿维舒单抗在PFS方面表现更佳(在未进展患者中,15例[24.6%] vs 5例[8.2%]; P = .03)。阿维舒单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个月PFS率为31.2% (95% CI,20.1%-42.9%)和19.4% (95% CI,10.6%-30.2%),18个月PFS率为27.4% (95% CI,16.8%-39.0%)和9.1% (95% CI,3.2%-18.8%)。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相似(18例[29.5%] vs 16例[26.2%]; P = .45)。在疾病控制的患者中,阿维舒单抗组有18例(75.7%),而对照组有9例(19.1%)在18个月后仍持续疾病控制。SAMCO-PRODIGE 54第2期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在dMMR/MSI mCRC患者中,阿维舒单抗相较于标准二线治疗,表现出更好的PFS和疾病控制持续时间,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3186326。
Visits: 12
MEDICAL MYCOLOGY
2023 Aug 02
LiuYang,TingCheng,Ji...
Perspective on receptor-associated immune response to Candida albicans single and mixed infec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s in 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
MEDICAL MYCOLOGY
咽部念珠菌感染(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 OPC),通常称为“鹅口疮”,是一种通常破坏口腔粘膜完整性并损害受损个体本地先天和适应免疫的口腔感染。导致OP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病原体是二态机会性伴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然而,由非白色念珠菌(NAC)物种包括铜盘念珠菌(C. glabrata)、热带念珠菌(C. tropicalis)、都柏林念珠菌(C. dubliniensis)、副异柱念珠菌(C. parapsilosis)和克鲁塞念珠菌(C. krusei)引发的发病率与某些口腔细菌(如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高登链球菌(Streptococcus gordonii)、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一起增加。本文概述了白色念珠菌及其共同贡献者在OPC发病机制中的微生物学和感染特征。由于侵袭和伴随的免疫反应首先依赖于通过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对口腔病原菌的识别,我们随后强调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麦蛋白类受体2(EphA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芳香烃受体(AhR)在口腔上皮细胞上的作用,以阐明宿主对口腔病原体进行免疫识别的潜在机制。基于这些观察,最后对OPC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传统和非传统的抗真菌药物、真菌疫苗、细胞因子和抗体治疗以及抗微生物肽治疗。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性微生物(金色念珠菌(C. auris)和SARS-CoV-2)、风险(生物膜形成和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转位)和复杂的临床环境(HIV和咽喉癌),对OPC的研究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作者(们) 2023。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代表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出版。
Visits: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23
MeargGideyBerhe,Yema...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Biosynthesized Nickel Oxide Nanoparti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镍氧化物纳米颗粒因其特殊的化学、物理、光学和生物学特性,在各个科学领域近年来引起了巨大关注。由于在不同领域中有多种应用,因此使用了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来合成镍氧化物纳米颗粒。然而,大多数传统方法在合成过程中使用了危险化学物质,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而其他方法则昂贵且需要大量能源来合成纳米颗粒,从而使得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效能降低。因此,目前提出的纳米颗粒生物合成方法成为物理化学方法的有价值替代品,因为它是一种简单、无毒、廉价、环保且容易实施的方法。这种合成方法使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制品等生物底物来合成镍氧化物纳米颗粒。来自植物提取物的各种植物化学物质、来自微生物的酶或蛋白质以及其他生物衍生物作为还原、稳定和包覆剂,提供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镍氧化物纳米材料。本综述讨论了镍氧化物纳米颗粒生物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以及其抗菌、抗真菌、抗利什曼病和抗癌等生物活性,重点强调其抗菌和抗癌活性及其机制解释。总的来说,这项详尽的研究为未来开发绿色镍氧化物纳米颗粒作为治疗剂提供了可能性的深入了解。© 2023 Berhe和Gebreslassie。
Visits: 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23
MianHuang,Bing-TaoZh...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urcumin in Breast Cancer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乳腺癌(B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导致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的明显副作用,研究人员对低毒性和副作用较小的补充和替代天然药物的寻求感兴趣。姜黄素(CUR)是从姜黄中提取的天然多酚化合物。许多研究已经证明,CUR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通过改变不同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起作用。然而,CUR的治疗效果受到其在体内的半衰期短、溶解度低、稳定性差、代谢快、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以及高口服剂量可能导致的胃肠不适等问题的严重限制。针对上述问题的最实用解决方案之一是基于纳米材料开发的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s)。本综述就CUR的理化特性、生物利用度及其对BC的作用机制进行介绍,并重点介绍了近期关于BC的CUR TDDSs的研究,包括被动TDDSs、主动TDDSs和理化TDDSs,以改善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并为CUR TDDSs在临床应用中的开发和使用提供参考。© 2023 黄等。
Visits: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23
YuHsia,MaharajanSiva...
A Dual Concentration-Tailored Cytokine-Chemo Nanosystem to Alleviate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Redirect Balance of Cancer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癌症多药耐药(MDR)是严重影响化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在各种绕过MDR的方法中,使用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它通过免疫治疗反应和凋亡/促炎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然而,如何实现靶向输送TNFα以减少毒性,并展示抑制MDR所涉及的信号机制仍然是一个挑战。我们合成了一种多功能纳米系统,其中TNFα与多柔比星(Dox)负载的pH响应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通过双功能聚乙二醇(TNFα-PEG-MSN-缩醛-Dox)共价结合,作为战胜MDR的强大设计。该纳米平台的显著特点是:1)通过精确调整结合在MSN上的TNFα浓度,我们观察到它可以产生抑制或促进肿瘤生长的相反效应;2)较高浓度的MSN-TNFα除了具有靶向肿瘤和通过外源途径诱导凋亡的多种功能外,还抑制了细胞膜蛋白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后者是药物外流泵;3)MSN巨大的表面积提供了TNFα的功能化,而纳米通道则容纳了化疗药物Dox;4)通过pH依赖的缩醛键裂解,靶向的内源释放Dox通过特定的内源途径诱导凋亡;5)TNFα-PEG-MSN-缩醛-Dox(MSN-Dox-TNFα)通过解离紧密连接蛋白,能够深入3D球状瘤模型。在Dox耐药小鼠肿瘤模型中经肿瘤内给药,MSN-Dox-TNFα通过TNFα和Dox的联合表现显著呈现协同治疗效果。我们在此开发并展示了一种具有浓度调控的TNFα的多功能MSN-Dox-TNFα系统,能够废除药物耐药机制,并通过内源和外源凋亡途径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因此在MDR肿瘤治疗中具有很高的潜力。 © 2023 Hsia et al.
Visits: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