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肿瘤
肾上腺皮质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乳腺浸润癌
宫颈鳞癌和腺癌
胆管癌
结肠癌
结直肠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食管癌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
头颈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细胞癌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脑低级别胶质瘤
肝癌
肺腺癌
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
间皮瘤
卵巢癌
胰腺癌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前列腺癌
直肠癌
肉瘤
皮肤黑色素瘤
胃癌
睾丸癌
甲状腺癌
胸腺瘤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癌肉瘤
眼部黑色素瘤
其他
肿瘤类器官
肾上腺皮质癌
膀胱尿路上皮癌
乳腺浸润癌
宫颈鳞癌和腺癌
胆管癌
结肠癌
结直肠癌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食管癌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细胞瘤
头颈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细胞癌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脑低级别胶质瘤
肝癌
肺腺癌
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
间皮瘤
卵巢癌
胰腺癌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前列腺癌
直肠癌
肉瘤
皮肤黑色素瘤
胃癌
睾丸癌
甲状腺癌
胸腺瘤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癌肉瘤
眼部黑色素瘤
其他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2022

QianBi,ZhengMiao,Jin...
Detecting the Research Trends and Hot Spots in External Irradiation 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目的:本研究旨在可视化和分析放射治疗直肠癌研究热点,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和可视化的参考。方法:通过 WoSCC(2010年至2019年)对“外部束辐射治疗(EBRT)直肠癌”的文献科学计量分析。数据使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9年)和 CiteSpace(V.5.7.R1)进行可视化和分析。结果:下载了4,263篇相关文章。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加(2010-2020年)。美国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英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最强。莱顿大学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与其他学术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结肠直肠疾病》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而《临床肿瘤学杂志》被引用最多。27篇文章成为持续至2020年的最强引爆引用。近年来,有很多研究关注“观察等待”,“短程放疗”,“MRI”,“新辅助放疗”,“MRI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化疗方案改进”,“添加辅助化疗”等方面。结论:目前的研究热点可能是“观察等待”,“短程放疗”,“MRI”,“新辅助化疗”,“MRI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化疗方案改进”,以及“添加辅助化疗”。 ©作者。
Visits: 45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2023 Feb 22

İbrahimTayfunŞahiner...
Global productivity and research trend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80 and 2021.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虽然结直肠癌(CRC)是一个严重的死因,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着影响,而且CRC的发病率在年轻人群体中不断增加,但是CRC的计量研究尚未进行。本研究使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技术对CRC的科学出版物进行全面分析。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下载了1980年至2021年间发布的CRC出版物,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使用计量网络可视化映射分析趋势主题、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和引用关系。使用指数平滑估计器估计未来5年可能要发表的文章数量。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肿瘤学、胃肠病学、肝脏病学和外科学领域发现了122,717篇出版物,其中64,774篇是研究文章。在贡献最多的前五个国家中,美国(16,604;25.6%)、中国(10,567;16.3%)、日本(7932;12.2%)、英国(5009;7.1%)和意大利(4287;6.6%)占主导地位。CRC领域数量最多的作者、机构和期刊分别是张轶(n=331)、得克萨斯大学系统(n=1646)和结直肠和直肠疾病(n=2090)。根据每篇文章所获得的平均引用次数,最有影响力的期刊是CA-A癌症临床杂志(每篇文章的引用次数为286)。CRC在不同国家发表的文章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726,p<0.001; r=0.658,p<0.001)。此外,CRC还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中度显著相关(r=0.711,p<0.001)。最后,本研究分析了如综合存活率、新辅助化疗和放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机器人手术、吻合口漏、化疗和放疗、转移性结直肠癌、KRAS基因、荟萃分析、结直肠外科和腹腔镜手术等关键词。版权所有©2023作者。由Wolters Kluwer Health公司出版。
Visits: 50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2023 Mar

AnnieCowan,FedericoF...
Personalised progression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or smouldering multiple myeloma (PANGEA): a retrospective, multicohort study.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具有多发性骨髓瘤前体的患者根据单克隆蛋白浓度或骨髓浆细胞百分比,被划分为具有未明确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或慢性多发性骨髓瘤。当前的风险分层在诊断时使用实验室测量值,但不包括时变的生物标志物。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和慢性多发性骨髓瘤分层算法,利用易于获取的时变生物标志物来建立从前体疾病到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模型。
在这项回顾性、多队列研究中,我们包括了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具有未明确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或慢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我们评估了几种建立疾病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模型方法,利用了培训队列(包括来自美国波士顿戴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患者,注释时间为2019年11月13日至2022年4月13日)数据。我们创建了PANGEA模型,该模型利用生物标志物(单克隆蛋白浓度、游离轻链比值、年龄、肌酐浓度和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和来自病历的血红蛋白轨迹,预测从前体疾病到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该模型在两个独立的验证队列中进行验证,分别来自雅典国立大学(希腊雅典,2020年1月26日至2022年2月7日,验证队列1)、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伦敦,2020年6月9日至2022年4月10日,验证队列1)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登记处(捷克共和国,2004年1月5日至2022年3月10日,验证队列2)。我们比较了PANGEA模型(包括骨髓[BM]数据和不包括骨髓[no BM]数据)和当前标准(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IMWG]未明确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和20/2/20慢性多发性骨髓瘤风险标准)。
我们包括了6441名患者,其中4931人(77%)具有未明确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1510人(23%)具有慢性多发性骨髓瘤。6441名参与者中,有3430名(53%)为女性。PANGEA模型(BM)提高了预测慢性多发性骨髓瘤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能力,与20/2/20模型相比,C统计量从第一次就诊到诊所的0.533(0.480-0.709)增加到0.756(0.629-0.785)、第二次就诊时的0.613(0.504-0.704)增加到0.720(0.592-0.775),以及第三次就诊时的0.637(0.386-0.841)增加到0.756(0.547-0.830),在验证队列1中展示出来。PANGEA模型(no BM)提高了预测慢性多发性骨髓瘤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能力,与20/2/20模型相比,C统计量从第一次就诊时的0.534(0.501-0.672)增加到0.692(0.614-0.736)、第二次就诊时的0.573(0.518-0.647)增加到0.693(0.605-0.734),以及第三次就诊时的0.560(0.497-0.645)增加到0.692(0.570-0.708),在验证队列1中展示出来。PANGEA模型提高了未明确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预测能力,在验证队列2的第一次就诊时与IMWG滚动模型相比,C统计量从0.640(0.518-0.718)增加到PANGEA模型(BM)的0.729(0.643-0.941),增加到PANGEA模型(no BM)的0.879(0.586-0.938)。在临床实践中使用PANGEA模型将允许具有前体疾病的患者获得更准确的多发性骨髓瘤进展风险评估,从而促进更合适的治疗策略。
SU2C Dream Team和Cancer Research UK版权所有。 ©2023该作者。由Elsevier Ltd. 发布,根据CC BY 4.0许可证进行开放访问。 Elsevier Ltd. 版权所有。
Visits: 46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2023 Feb 27

MilanaBachayev,Brian...
Takotsubo Syndrome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ooled 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 and Case Reports.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脆弱性心脏病(Takotsubo syndrome,TTS)已经在实体器官移植受体中被报道。然而,有关肝移植后TTS的汇总数据仍然有限。本系统综述通过PubMed、Embase、Scopus和Google Scholar进行查找,截至2022年2月,纳入了关于肝移植相关TTS的案例报告/系列和原始研究,并进行案例报告的描述性分析和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患病率进行汇总分析。共纳入56个案例报告来自30篇文章(男性51.8%,平均年龄53岁;印度56%,美国27%,欧洲8.93%)和10项原始研究(美国88.65%,印度10.92%),揭示了与肝移植相关的TTS。TTS的汇总患病率为1.1%(95% CI,0.6%-1.7%),与印度和美国研究具有可比性(P = .92)。肝移植的适应证包括终末期由于酒精相关肝硬化(25%),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7.9%),肝细胞癌(10.7%)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9%);平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为24.75。TTS通常表现为低血压(30%),呼吸困难(14%)和少尿,多在移植后发生(82%),而14%在术中发生。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改变,心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常见的超声心动图发现显示46.5%的病例左心室心尖球部膨胀,41.9%的病例射血分数<20%。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源性休克(32.1%),急性肾损伤(12.5%),心律失常,中风,心脏骤停和肝动脉血栓形成。机械循环支持在30.3%的病例中需要。15例患者报告有复发,30.4%的患者死亡。肝移植后TTS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一般美国住院患者的TTS患病率,具有潜在的更糟糕的预后。需要建立前瞻性的登记簿,报告肝移植受体中的TTS。本文版权归2022 Elsevier Inc 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Visits: 55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2023 Mar 01

AparKishorGanti,Nath...
Risk factors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s from COVID-19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鉴定肺癌患者是否增加感染SARS-CoV-2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抗癌治疗的好处,同时减少COVID-19并发症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确定预测肺癌患者死亡或严重SARS-CoV-2感染风险的特征。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涉及2015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期间诊断为肺癌并于2020年2月2日至12月1日期间被诊断为COVID-19的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患者。严重的SARS-CoV-2感染被定义为在COVID-19诊断后2周内需要住院、ICU收治、机械通气或插管。对于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性评估,而持续变量则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建立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相对于严重SARS-CoV-2感染发作和SARS-CoV-2感染死亡进行拟合。共诊断出352名肺癌患者感染COVID-19,其中61例患者(17.3%)于COVID-19确诊后4周内死亡,其他42例(11.9%)则经历了严重感染。与轻度或中度感染相比,死亡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年龄较大,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与SARS-CoV-2感染死亡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和低血红蛋白水平。在本队列中,肺癌患者因COVID-19疾病死亡率低于文献中先前报道的死亡率。确定与严重或致命结果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助于管理感染COVID-19疾病的肺癌患者。©2023年。此为美国政府工作,未受到美国版权保护;可能适用于外国版权保护。
Visits: 43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2023 Feb 09

RobertBKargbo
Discovery of Selectiv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ALDH1A3是19种醛脱氢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可以将反应性醛代谢成对应的羧酸,解毒内源和外源性醛,并参与视黄酸的生物合成。此外,ALDH1A3在不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毒理作用,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癌症、肺动脉高压和新内膜增生。因此,抑制ALDH1A3可能为癌症、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紊乱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2023年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
Visits: 45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2023 Feb 16

DhanushanWijayaratn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PCR and Gβγ activity across a cell dictates PIP3 dynamics.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磷脂肌醇(3,4,5)三磷酸酯(PIP3)是一种与许多细胞信号通路有关的贴附在质膜上的信号磷脂,控制着关键的细胞过程和行为,包括细胞骨架重塑、代谢、趋化和细胞凋亡。因此,缺陷的PIP3信号与各种疾病有关,包括癌症、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当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或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被激活时,磷脂肌醇-3-激酶(PI3Ks)磷酸化磷脂肌醇(4,5)双磷酸酯(PIP2),生成PIP3。尽管机制尚不清楚,在GPCR激活时产生的PIP3在几分钟内减弱,表明紧密的时间调节。我们的数据显示,当全球激活GPCRs时,G蛋白的亚细胞重分布控制着这种PIP3的减弱,而局部GPCR激活引起持续的亚细胞PIP3。有趣的是,观察到的PIP3减弱依赖于Gγ亚型。考虑到不同细胞-组织特异性Gγ表达谱,我们的发现不仅展示了GPCR诱导的PIP3响应如何根据细胞中GPCR活性梯度进行调节,而且展示了细胞如何对外部刺激的时空变异做出不同的反应。 © 2023。作者。
Visits: 43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2023 Feb 13

DavideGnocchi,CarloS...
Metabolism as a New Avenu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rapy.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肝细胞癌是当前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尽管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代谢疾病如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肥胖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普及。目前在HCC中蛋白激酶抑制剂治疗是非常激进而不具有治愈性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转向代谢治疗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回顾了HCC中代谢紊乱和治疗方法针对代谢通路的当前知识。我们还提出了多靶点代谢方法作为HCC药理学的可能新选择。
Visits: 52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2023 Feb 05

DanielePastori,Vito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rom Epidemiology to Pathophysiology.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VTE的患病率因不同国家而异,在西方国家为每千人年1-2例,而在东方国家则较低(每千人年<1例)。目前已经确定了许多导致VTE的危险因素,但每个危险因素对血栓风险的相对贡献以及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描述。在此,我们全面回顾了VTE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糖尿病、肥胖、吸烟、V Leiden因子、Prothrombin G20210A基因突变、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长途飞行、残余静脉血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外伤和骨折、妊娠、固定不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手术和癌症等。就后者而言,VTE发生率似乎最高的是胰腺、肝脏和非小细胞肺癌(每千人年>70例),最低的是乳腺癌、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每千人年<20例)。在这篇综合评述中,我们总结了不同VTE危险因素的患病率以及可能导致VTE的分子机制/病理学介导物。
Visits: 50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2023 Feb 05

GheorgheAdrianMartău...
Vaccinium Species (Ericaceae): Phyto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edicinal Plants.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蓝莓属(越橘科Vaccinium L.)是一个分布广泛且多样化的属,全球约有4250个品种,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越橘亚科。本文重点介绍了三个品种:蔓越莓、蓝莓和越橘的分布、历史、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健康相关影响。多项研究表明,食用越橘科物种可带来许多有益的健康效益,包括抗氧化、抗微生物、抗炎症,以及对糖尿病、肥胖症、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这些植物近年来的普及和商业价值有所增强,因此产生的副产品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还介绍了这些植物废弃叶中发现的酚类化合物,并讨论了它们对健康和经济价值的影响。该属中较主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属于花青素(花青素、马鲁韦丁和天青素)、类黄酮(槲皮素、异槲皮素和天冬氨酸)、酚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肉桂酸,丁子酸,松树酸和咖啡酸)和萜苷。
Visits: 45